老朱的作品《萧寂的黄昏》
1985年,已届不惑之年的朱称俊又回到了阔别15年的镇江中国画院,他的绘画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博览了大量中外艺术群书,扩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学习滋养自己的同时,他深深感到,要使中国绘画走向世界,就必须了解世界,吸收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融合的精髓,而吸收和学习不能丢掉自己固有的本质。他认为吸收西方艺术不是从形式上吸收,具体技法上的吸收,而应从意境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上着手,寻求审美观念上的理解性。它们的来源是一致的,都是取之于大自然。于是朱称俊便积极主动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足迹遍布横断山脉、川西高原、在泸沽湖摩梭人家里了解风土人情,在丽江参观纳西族壁画艺术,了解学习东巴文化,在康定拜访藏民,学习藏画艺术,登贡嘎山冰川,在木格措高山湖游泳,寻求天人合一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在创作上,他立足于在必然性上下功夫,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立足点,以期“无意气韵”和“偶然性”的完成。他认为,创作一幅中国画(主要指写意),无论是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或是胸中无物,意到笔随都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调整下完成的,所以中国绘画艺术也是一种在创作中不断根据实践中的笔墨走向逐步完善的调整下而完成的整体艺术,也是一种调整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