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洒落在“哥萨克式”房子宽大的屋顶上,地面上房屋和树的阴影在微风的吹拂下闪烁着点点金光,象梦一样的摇曳着。四周一片静谧。月亮在天际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高大的宽叶树下参差地露出昏黄的灯光。这就是异国他乡的中秋夜色。虽然美好,但在游子心中总是缺少了点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诗意。
来美国已十二,三年了。每当中秋夜,独自坐在家的后院,心中是梦魂一般想起江南小镇的月夜。思念那水乡的小桥,那斑驳陆离的围墙,和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的秋水;想往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情和“玉人何处在吹箫”的境界。哪怕是故乡的一泓流水,一弓小桥,在脑海中也总是充满着中华文化渊源的气息。
自从我到了美国,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我总想在异国他乡画出点新鲜玩意儿,悟出点新的道理来,於是天南海北开车几万里,到处寻觅好山好水和奇峰怪景。一开始在去大峡谷的路上,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荒山野岭在一片凄寂荒芜的大沙漠中直达天际。蔚蓝的天空和丝丝的白云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荒漠景象。当时心中十分激动,但也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种落寞和空寂,似乎眼前的景致和我思想中的境界格格不入。这种景色即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日落园”的诗情,也不是“景翳翳而将入,扶孤松而盘桓”的意境。这种奇怪的感觉一直随我到达大峡谷 。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峡谷时,确实感到了一种新奇和震撼。一条巨大的深壑呈现在眼前。深赭色,土红色的被风化了的绝险的巨大岩石摇摇欲坠地耸立在山壑边。再向远处望去,一层层,一摺摺的巨大岩片连绵不断,一直伸延到天际。从黄色红色到紫色蓝色,再到灰色,直至虚无。站在绝壁上向下看去,深不见底。科罗拉多河弯弯曲曲地盘游期间。再向远处平视,苍苍茫茫,山岩层层叠叠,气势磅礴。偶尔谷底卷上一股劲风,让人惊心动魄,大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了。这种感觉使人激动,使人忘怀。待片刻冷静之后,那奇异之感又袭上心头。仔细一想,应是美国人不懂文化了。如果在中国,这景致的文章大有得做了。这巨石上早就有唐,宋,元,明,清,乃至现代的骚人墨客题刻上吟风,吟景,吟文,吟雨雪的千古绝句了。那巧绝险胜的巨岩旁也早在哪年哪代建上御封的古刹,现在早该是香烟飘缈,增添几许人气和文气了。在那绝巅之处更会建上小亭数个,亭柱上帝楹联匾额也早都是文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但现在这里只是一片荒芜,几许秋风,千年寂寞,全无一点文化的情思。这在我看来只有一种缺乏人文的景观,是一种失去了内在情感价值的表象世界。这种奇怪的感觉是从中华文化世界步入西方文化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感觉。这种感觉使画家在激情之后很难将感情带到创作中去,使作家无法提笔疾书,诗人只能写出生涩而又苍白的诗句。其实这也是文学家艺术家在脱离了中华文化环境和气氛的情况下,感到手足无措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也是大多和我一样的中国画家到了国外仍是在画中国风景的原因,因为我们都还生活在臆写和过去的生活中,要想突破这个屏障是很难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去改变,不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理念,不去溶入西方世界,不去彻底地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将很难重新燃起新的热情和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