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清智先生,我是十分了解的。我曾随他一起去高原体验生活,在空气最稀薄、生活最艰苦的世界高城——理塘,我们都曾昏厥过去,可谓是生死之交。作为中国华侨画院的院长、著名画家,他对大自然有独特的深切感受。对艺术创作有敏锐的感觉。一个破篱笆,在他的笔下经过疏疏密密的编织,竟然那样错落有致。篱笆后面的藏族姑娘牵着的牦牛,牦牛头顶上飞着小鸟和其前面飞跑的小狗,营造出静谧、惬意、令人神往的田园感觉。他总能在司空见惯之处,找到常人不能发现的美。在高原上仅有十五天,他就画出了四大本速写。他是画界有名的拼命三郎。记得他画的《横断山》这幅作品,高6米,长30米,因为画幅之大,没有那么大的画案,只有卧在地下画。由于是半工半写,画画的工程量大,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整整画了六个月,他的腿上和脚上跪出了茧子,三年之后还依稀可见。为创作,他在西山闭门谢客,五年中,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直画到晚上十二点,中间三顿饭的工夫加上午睡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在创作。李可染大师曾用废画三千来表述在创造过程中造成失败状态的艰辛,而他在搬家时所烧掉的废画,丈余高的大火竟烧了整整两个小时——我想绝不止六千。他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家。他认为生活、传统、西方文化和当代人的审美观念这四要素的结合点是一个不断移动的交汇点,也是艺术家永生追求的坐标点。由此,当代人的马王、牛王、牡丹王,不受这四要素变化的影响就很难创作出新意。他认为试图只画一个品种的画就可以成功的想法是一种误区,对画家的束缚很大。所以他博采众家之长,山水花鸟人物,皆去涉猎。一晚上他可以画出上百匹不同形态的一幅百马图。他画上百个人物,从不找资料,无论多大的画,也从不起草,下笔便不假思索的挥洒自如,他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加思索,就是随心所欲。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山水花鸟人物每个画种各一个厅,这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同时出版的《张清智山水画集》、《张清智花鸟画集》、《张清智人物画集》三本大型画集,在艺术界也属首例。
表面看张清智木讷无言,其实他的脑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到底想些什么?最近他连续出版了《新思想》 《新理论》 《新实践》三本文集。原以为他这三本文集是谈他的绘画理论的,读了方知是三本关于社会政治哲学方面的理论著作,在著作中他提出了五大定律,八大统一,使我大为意外——作为一位画家,为什么他竟研究起这些问题来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采访了他……
——摘自于文艺报,编辑记者:王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