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祥是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高足,也是一位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艺术家、教育家。
已近耄耋之年的李天祥先生,一生坎坷,历尽沧桑,始终以修身报国,教书育人为己任。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无以数计的艺术人才。在追求艺术真善美的同时,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孜孜不倦,诲人不厌。
先生幼年丧父,倍受凄凉。方三岁时,祖国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蹂躏。耳闻目睹了惨暴的“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当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屈辱和苦难时,在母亲、 兄长和姐姐的教育帮助下,蒙学时期就以民族先贤文天祥的气格为榜样。立志修身报国,并将自己的名字由李锡祥改为李天祥,用以铭志。
青年时的李天祥,因徐悲鸿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仰为师尊。经刻苦努力,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悲鸿为校长的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如愿以尝地成为徐悲鸿先生的学生。在校期间,努力修学的同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投身到革命行列中,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他始终以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和为共产党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激励着自己的工作 、学习和艺术创作。
在毕业创作时,李天祥先生以“二·七”工人大罢工为背景,刻画了林祥谦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反动军警的屠刀宁死不屈的《林祥谦·就义》,作品完成后受到徐悲鸿先生的高度赞赏,获得全校毕业创作一等奖。并经徐悲鸿先生推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3年,李天祥先生由中央美术学院领导推荐,参加了新中国的第一届赴苏联的艺术留学生的考试,被录取进入苏联列宁格勒的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在该院院长奥列什尼柯夫与梅里尼柯夫的亲自指导下,成绩优异,毕业创作《儿童图书馆》被该院收藏,并获得优秀毕业证书。
李天祥学成归国后,热情地投入到祖国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担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教授。他认真遵循徐悲鸿先生的“要重视艺术教育”的遗训。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坚持奋斗在教学岗位上,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全国美协和中央美院的领导推荐,1985年只身赴上海,就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院的建设和教学的领导工作中。在此期间,为上海美术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奖。然而,艰苦的条件和工作的繁忙,使他积劳成疾,一度身患癌症。幸能救治及时和乐观面对,最终战胜病魔,喜获痊愈。
生命诚可贵,离休后的李天祥先生,不甘寂寞,念念不忘“重视艺术教育”的师训;念念不忘开办艺术学校,培养艺术人才。他不辞辛苦地与妻子赵友萍协助恩师之子徐庆平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并亲任学院的第一线教学工作,严格训练本科生,亲自指导毕业创作,深受学生爱戴。
李天祥先生离休后,自1995年至2005年,又坚持为艺术教育工作了十年。不朽的师魂,不朽的艺魂。在积极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他始终不忘艺术创作,在他的创作中使人感受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他的作品里。无论主题性作品,还是风景创作,立意都是鲜明的。他们夫妻合作的组画《路漫漫》,是他的感受,是他的认识,也是他的艺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之际,他与妻子赵友萍合作的《山花烂漫时》,作品以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毛泽东、周恩来的缅怀,也寄托了他对祖国未来的期望。还有夫妻合作的《寒凝大地发春华》,是在打倒“四人帮”之后,全国人民得已深切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实画,画面中的“除四害”、“慰忠魂”、“展宏图”,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心声,也是李天祥夫妇当时思想感情的突出表现。在他的风景画创作中,总是把题材置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发现并提炼蕴含于其中的积极意义,是他一贯重视的主题思想。比如他的《秋心似火》,以秋山红叶为题材。画面上挺立着三棵大树,老干老枝,峭拔有力,满树的红叶既热烈又辉煌,把一代离休老教授们火红而炽热的心态 ,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他的《林与泉》、《绿韵》、《绿》等以森林和水为题材的作品,是他关注生态平衡,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
如今的李天祥先生已年近八十,他的高足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无数的艺术作品流传海内外。可惜的是“文革”中不知毁掉了多少先生的呕心之作。但他却是那样的平淡而充实,仍然不忘提携后学,并积极支持当前的美术事业。当我提及目前的艺术市场动态时,先生淡淡的说:优秀的艺术品是人类高尚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净化灵魂的,是无价的,也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的。追求艺术与追求物质永远都是矛盾的。是啊!真正的艺术理想是永恒的,是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史以来,多少高贤俊彦,甘当寂寞,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的艺术瑰宝而永载史册,为人为艺,人品艺品;修身报国,善美为人;李天祥先生对名利的淡泊和为艺从教的热情,使我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