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欢迎加入中国书画名人榜! 欢迎对我们的网站提出宝贵建议!

首  页 视频专栏 嘉宾访谈 名家寄语 理事顾问 组织机构 文房四宝 网上展览
可贵的山魂

可贵的山魂

 
                                       观赵道珍的山水画
 
    记得80年代中期“新潮”横卷,“西化”喧嚣日上的时候,我曾把中国画的传统比作参天大树,其根深,其干伟,其枝繁,其叶茂。几千年历史风雨从未动摇其根本,其生命力之旺盛是有些人不曾想象过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绵延无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的包容性在世界个民族中应属最宽广的。汲取别人的优点化为自家的营养,自汉唐以来我们便是这样对待外来文化的,中国的山水画独立成科已有千余年历史,在上个世纪初遇到新的挑战。这挑战首先来自外部;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其次是中国画自清明以来因循保守,陈陈相因造成的落后与衰败,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前更为突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在这个挑战面前并未后退乃至消失,相反走近百年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曲折,经过几代任人志士的努力,中国画艺术已经站立在历史的新高度上,它的生机勃勃的状态,它所拥有的空前庞大的画家队伍,尤其是数以亿计的人民的爱好和欣赏,终于迎来它的真正辉煌。
    在这百年过程中,奇妙的是一方面许多人尝试各种方法吸取西画的各件“优点”,包括从审美观、观察认识方法、表现方法(技法)乃至工具材料等方面。但另一方面,到最后中国画家们发现他们往往又回到他们的最初出发的那块地方,明白的说,他们发现还是要到黄宾虹、齐白石乃至古人那里去寻求启发和灵感—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毕业于现代美术院校,深谙西化种种形式技法。当然,当代中国画—山水画依然具有传统的风格、技法,但时代毕竟改变了,它的内涵以至形式和上世纪初还是有极深刻的不同,正应了石涛所讲“笔墨当随时代”,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就是说,山水画在上世纪初基本上在“四王”—主要是王石谷和王原祁的风格笼罩下,以及个别人“顶风”学北宋学石涛学新安学金陵余派,也大多在古人碗里讨生活,象民初有位大文人林琴南,从柯罗版印的王石谷画册中竟临摹出很能卖钱的林纾山水画来,可见该时山水画危机很深了。
    如果把该时的山水画比做干旱时期的长江大河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画就真的像万流汇集的江海,烟波浩渺,奔腾流淌,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是民族艺术的生命力了,而生命力就在日益壮大的有才华的画家队伍中。
    由于工作的特点,十余年来接触到许多地方的青年画家,有些人在基层文化单位工作,有些是业余画家,有的是各地画院的青年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轻富于朝气,善于吸纳进步很快,贴近生活画风朴实,他们很有希望。
    日前见到山东画家赵道珍的山水画,接触不多,感到颇有新意,愿意在次多赘几句。
    赵道珍的家乡是苍山县,距沂蒙山很近,可以说,沂蒙山在赵道珍的生活始终占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痴情的画家,多年来生活在沂蒙山的山山水水里,如今他的确同时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山水画。他曾讲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去弄潮去圆发财梦,而他则一心去画画,他不顾别人的议论乃至家人的反对,全身心地投入,去圆他的画家梦。这是我赞成他的第一点,没有这种痴迷,没有这种义无返顾的投入,艺术是搞不好的。正如悲鸿先生形容自己的一句话:“一意孤行”,他所指的是对艺术信念的坚定执着,终生不渝。也正是有了这种痴情的投入,他才能超越世人物欲的追求,其人格,艺格方面有脱俗的可能。
    在并不优越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学的悟性与勤奋,克服资讯及材料的不足,赵道珍在山水画上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就,他的画不俗,这是值得称道的第二条。我此处所称之俗,非文人墨客之“雅俗”。试观当今画界仍有一些画沿用陈旧老套,无论黄山泰山,笔下同样的皴法染法,难以交代处就以云气一虚了之,初看笔墨纷披,实则千篇一律,还有什么“竹王”“梅王”“牡丹王”,全是沽名钓誉“炒作”的结果,脱离生活,排除体验,滥用陈套,了无生气,这是仍然存在的于中国画的消极现象,这部分虽是很小的局部,却是在前卫理论家眼中被“放火”了的问题。观赵道珍的画欣喜他没有染上这些毛病,我想这来自于他在沂蒙山深处的体验,他眼中的日月山川充溢着旺盛的生机,他有一件题为《甜甜的山泉》,构图饱满,元气淋漓,吞吐大荒,画面景物充实而不迫塞,云气飘荡动感丰富,他的素材无疑是来自亲历的大自然,决非关在房间里靠搬动山头所能想象出来。这样的作品不少,又如《幽谷春晓》,也是气势浑厚,充满光感的作品,画家居高临远,虽山色苍茫,石壁嶙峋,笔墨纷披相当生动,很具概括力。
    赵道珍寄来一件大作的照片,题目是《山魂》,显然是他扛鼎之作,画面上群山耸立,瀑泉流泻,构成一副动静相参气势宏大的画面,在这件近于全景式作品中,作者要表现的不仅是他积蓄在胸中的山川的郁宏大气和完整的形貌。从题名《山魂》可知作者赋予了这些充满运动的山峰在无穷尽的宇宙洪荒中是有永恒生命力的,是山魂更是人魂。当然,是画家在自己的艺术中使这宏伟的生命活跃了起来。
    从非专业研究的角度讲,我感到画家的绘画才能和他努力探索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的画里无论是秋光的灿烂,还是冬日的雪景的晶莹,无论是宏篇巨幅,还是信笔小品,都是很有想法,很有追求的。在运用传统皴染勾勒之外,还注意到光暗的变化与色调冷暖的使用,显然他脑海中自我禁锢的框框不多,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一个自学为主的画家,这种博采广收的做法,也正是一个优势。这正是我称道他的第三条。
    总之,衷心希望画家今后更好的学习,提高全面的文化素养,深研传统画论画法,艺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李可染先生自称“白发学童”,齐白石有印“一息尚存书要读”,前辈们毕生向学的精神,愿与共勉。
                                                               
                                                                   —— 作者:孙克  

发布时间:2006-12-22 16:05:45        阅读次数:1701

 
 
----合作媒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中央电视台| 新浪网| 百度搜索
好123网址之家| 北京网站建设| 艺术114| 雅昌艺术网
网站介绍 | 网站大事 | 演播现场 | 服务内容 | 招聘启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汇款帐号 | 法律顾问 |健康顾问

北京中视锦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编辑部地址:中国 · 北京丰台区丰管路1号院    邮政编码:100071
联系电话:13311317289      传真:010-83663615   客户服务:QQ:124573061
中国书画名人榜:www.shuhua365.com    电子邮件:shuhua365@163.com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 京ICP备06026086号-2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60473号

Copyright ©2005-2006 中国书画名人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