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厚华滋 一品瓜香
--------刘岳林先生其人其画
赏其画作竞称哈密瓜王,观其画室齐呼一品瓜堂,知其人品皆赞质朴敦厚.他就是有着独特艺术追求,颇具大家之风范的优秀画家刘岳林先生.
岳林先生1950年生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保定.燕赵大地,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多出文人雅士、慷慨英雄.这一方沃土养育了先生知书达礼、喜书爱画的情趣和坚韧不屈、执着追求的性格.
岳林先生初习书画,熟读经典,彻悟学理,观古人之法度,解白石之精神,融中外之技法.临写揣摩,寒窗十年,终有所成.梅兰竹菊、花草虫鸟独具风格,韵味天成.
中国画强调薪火相传,慧灯以继.但师古不变,难成大器.只有道法自然,不断创新,方能达到更高境界.于是岳林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怀志远行,赴新疆写生.放眼西域,天山雪景,沙海驼舟,胡杨苍劲,美不胜收.然而更让岳林先生心灵为之震撼的是那外形憨实、内涵丰富、韵味无穷的哈密瓜.
是啊!茫茫戈壁之上,赤日炎炎之下,骤然绿色一片,黄花点点,硕果累累.微风过处,蔓摇叶舞,波浪起伏.如此人间胜景怎不叫人怦然心动!哈密瓜受热、耐寒、抗旱,“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实乃瓜中极品.却甘处西域之地,不与江南瓜果争艳,其优秀的品质、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和朴素的精神使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岳林先生对哈密瓜情有独钟,决心将古人画谱中未见倩影的西域珍品用自己的画笔完美表现.“中国画家未曾有专司哈密瓜者,有之,应自岳林始.”
于是乎,岳林先生踏遍天山南北,深入沙漠瀚海.饿食馕饼,渴饮雪水,风餐露宿,费劲心血.与哈密瓜朝夕相处十数年.西域的霜雪染白了先生的鬓发,沙漠的风沙吹皱了先生的脸庞.
然而岳林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数十年的中国画传统功力,十数年对哈密瓜的实地写生、创作研究,终于造就了一代哈密瓜王—刘岳林先生.
岳林先生的哈密瓜画作,师造化、重传统,艺融古今,借鉴西法,颇具独创性.其作品古道新化,独出蹊径,自成一格,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着浓郁的艺术感染力.画面中的哈密瓜纹理清晰,色彩明快,质感突出,形美色香,飘溢质朴厚重,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张扬,让人能够闻到瓜的香甜,在表现哈密瓜蔓叶时,刘先生采用了中国画大写意技巧,注重运用水分,干湿浓淡相宜,使画面水墨淋漓,神韵丰沛,厚度深,层次丰富,衬托主题,婀娜的藤蔓,累累的硕果,体现了那浓郁的西域风土神韵,展示着中国西部的希望,是西域各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更是今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真实写照.
岳林先生常说:“艺必有师,古今中外名家都是我师,但更重要的老师还是美妙而伟大的造化. ”这就不难理解岳林先生为什么总是视新疆为第二故乡,为什么要把哈密瓜视为有灵性之物且奉为心中圣果.一位来自乌鲁木齐市的画家,读过岳林先生的画作感叹而言:“没有到过哈密瓜地的画家,是绝对画不出如此的作品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先生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诠释.然而先生又深谙艺术高于生活之道.画始于意,而贵乎情.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着力于外形与内涵统一和谐的发挥,无情意而漫想于形式,必流于空泛,而无生动意趣可言.视觉记忆结合情思意想,时空经纬交织,只要遵循造物法则,适度夸张、变化,使画可视可想,即为画之上品.
随着岳林先生画艺精进,其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在国内诸多书画活动中屡获大奖,作品广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其作品市场拍卖价格一路攀升,新闻媒体追访应接不暇.但岳林先生为人低调,敦厚谦和,他常说:“中国画讲究画家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人格修养.画品如人品,正所谓‘据于德、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岳林先生尊儒礼佛、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凡助学济贫、修庙礼佛,但有所需,均慷慨解囊,无私捐赠,不计得失.仅李瑞环同志支持创办的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他就一次性捐赠了价值十五万元的作品.该会会长侯隽女士感慨地说:“这是第一次收到艺术家的以个人名义捐赠的如此好的艺术品,品质之优,价值之高,创造了我会建会以来的又一个第一.”是的,这正是画如其人,艺如其人,人品如艺品,德艺双馨,岳林先生当之无愧.
近与岳林先生交谈,知其正策划在两年后将其多年研习所得广布全国好此者,以便形成好好荡荡国画哈密瓜精英团队.真诚希望哈密瓜这一国画奇葩更上一层楼,日趋完美.更坚信今后画坛上定有哈密瓜一席之地,必能为国画艺术增砖添瓦,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辉.因为在岳林先生心中,哈密瓜不仅是香甜的瓜果,更代表了他心中的一份甜蜜的希望,是心中永存的一种情怀.这就是我认识的刘岳林先生其人其画.
崔茂森
(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