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欢迎加入中国书画名人榜! 欢迎对我们的网站提出宝贵建议!

首  页 视频专栏 嘉宾访谈 名家寄语 理事顾问 组织机构 文房四宝 网上展览
让艺术告诉世界

让艺术告诉世界

 

让艺术告诉世界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贾向国的艺术历程 
           
      贾向国或许是天才,三四岁时,在太行山村在姥姥家门板和土墙上用粉笔画的孙悟空,虽是记忆中的涂鸦但仍清晰得是有模有样,没想到他日后成了大气候,不仅走出了深山,进了城市,进了高等学府,成了硕士,还走出了国门,把自己精湛的艺术展现在肤色不同的世界人民面前。这一切,都离不开山太行山对他的滋养。 
 
 
画家贾向国
      
南行记:行万里路,给画坛一个惊喜
  
    人大多羡慕成功者的一鸣惊人,可谁知背后不鸣则已的艰辛。当年年仅十二岁的贾向国,听说离家四十里的西达乡来了市里两个画画的,背起画夹子,拿上两个干粮就上路了。天黑了,他就在老乡的门边蹲了一夜,第二天接着上路。与两位同行切磋,很是投机。因为受兄长李向明的影响,加之王长春、郑今东两位名家的点拨,他初入道时学的是油画,在三十多年前那个封闭的小山村里,他小时候画猫像猫还挺招人喜欢,后来画人物,画人就好好画吧,画个连衣裳也不穿的女人(人体),屡遭人误解,说他不务正业。好在父母还算支持,没钱买画布,他把家里的被里都撕了;把房上的油毡揭下来画画;没画架,他把家里的大桌子腿儿锯断动手钉制;在那些不被理解的不眠之夜,他拉响了二胡,凄凉的琴声在夜空盘旋…… 
 
 
贾向国工作室:背景是贾向国山水大画
 
    贾向国回忆说:“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能画画,我把纸笔藏进随身带的筐里,当时是干完地里的活儿,再去劈柴、挑大粪,往返的山路有六华里,一天要跑三趟,吃的苦可想而知。但是不管有多累,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必须完成35张画的目标。更有一次,想起来都后怕——只顾痴迷地在山上画画,一只狼被及时赶到的同乡帮我从身后将它赶跑,这个未来的艺术家差点儿喂了狼!”由于他的爷爷、父亲都擅长画画,在他们的熏陶支持下,贾向国毅然踏上了绘画之路。 
 
 
(从左至右:画家王静明、名人榜总编崔英龙、演员阿威、画家贾向国、画家徐忠平)
 
    到能画画儿的地方去!1978年7月1日,他带着父母和舅舅给的40元钱上路了。沿大渡河西上,进入四川省峨边县境,这里是彝族居住区,青山绿水,奇花异草,使向国陶醉了,他拼命地画,渴了,捧口泉水喝,饿了,就到老乡家以画像的方式换顿饭吃,过着流浪汉卖艺的生活。脑子里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白天可画秀丽的山川,晚上可画南国夜景,实在累得睁不开眼了,就找个老乡家的竹楼躺一会儿,有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在山坡上抱膝而睡。在岷江边,画乐山大佛时,他的体力已经透支,到峨眉山时,他已在外寒风露宿了半个月,气候的不适应,吃不好,睡不足,127华里的台阶,他背着50多斤重的东西,一边画画,一边往上爬,爬了两天,快到山顶时,又下起了大雨,他怕淋湿了画和纸,用一块破塑料布包住,画和纸可是他的命根子啊!这样他的全身就淋在了雨里,一阵暴风骤雨,他哇地吐出一口血,他硬撑着想把如浴后的峨眉山画完,结果眼前一黑昏倒在地,醒来后觉得身上暖烘烘的,一位老大爷把棉袄盖在自己身上,三四个上山烧香的老太太跪在四周正为他祷告,他面前燃着三炷香,因方言浓重他们无法对话,老人不懂国画油画、冷暖色彩的对比,但老人们给了他慈母般的关爱,那种眼神他至今难忘!用向国的话说,今天的绘画也是对他们的回报。在四川小梁山彝族地区,他给彝族妹子画写生,画的人,被画的人,看画儿的乡亲,挤满了小院儿,人们的脸上漾着微笑,各自发现了新的美!发现美、创造美,那一瞬间他心中涌起的是神圣,是对生活的热爱! 
    只身自费闯四川, 7月28日,返回邯郸时,不足一个月时间,他共画了238幅画,当在邯郸下火车时,他身上仅剩下了二分钱!群艺馆首次破格儿为他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208幅,观众达3000多人次,日本访华团一行十几人,以平均每幅画300美金的价格,买走40余幅作品(包括油画、国画),在当时卖画得此巨款在全国也为数不多。此行归来后所画的油画《阿妹子》、《故乡缓慢的阳光》获首届日本中国油画展优秀奖,并被收藏。 
    1980年,他因劳累过度住院了,稍有好转,他在医院就躺不住了。在医院后面找了两间空房,瞅着医生不注意,就玩笑地哄着小护士,悄悄溜出去画画,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创作了油画《同学》。构图是一个男孩子背着一个残疾的女孩儿,走在崎岖的放学路上,男孩儿脖子上挂着书包,女孩子架着双拐,画面以绿色调为主,表现了人性之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首次参加河北省美协举办的展览,获一等奖。他也因此顺利成为河北省美协会员。 
    之后,他又风餐露宿,常常深入太行山写生,几十年来,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采风的足迹。直接面向自然的山水学习,使他从中获得了艺术的灵感。 
                             
  
油画:西洋画的神秘,奠定他在画坛的排序
            
    思乡、怀念故园的情绪是艺术创造的原始动力之一,这样的情绪也流露在贾向国的画中。暗红调子下,打柴归来的兄妹俩,柴篓、笆子陪伴的是他曾经的《童年》;《搓麻绳》里俊俏的山妹子唇边漾着笑,眼睛里流转着顾盼;毛驴在走,石磨在转,《故乡缓慢的阳光》,照耀在年轻的画家心上,长辫子的小阿妹,不知做了谁的新娘;家乡枝头柿子红的季节,那深藏的少女之心也在柿子成熟的一瞬间丰盈起来,结成《秋实》。那脸上一道道核桃纹的就是孕育了无数坚强儿女的《太行母亲》的缩影……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叙事”风格。 
 
 
贾向国作品:大羊(八届美展河北展区一等奖) 150×120 cm 1994年
 
   1983年他创作的《搓麻绳》、《正月十五》、《太行秋水》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其中《搓麻绳》获得大奖。他的作品和论文在第六届全国美展研讨会上宣读,作品在《中国美术》发表,1985年贾向国成为年轻的中国美协会员,受到中国美术界高度重视;1988年,他的作品参加全国首次油画展和油画精品展,以及赴中国香港、日本、法国、前苏联展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获大奖;1991年,他的作品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燕赵名人争艳展,作品《春韵》获得一等奖,新加坡美术馆以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并长期陈列,在国内当时万元户都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说在中国美术界作品能卖到如此高价也是一个新的高峰。虽然说艺术不能与金钱画等号,但这数字体现着世人对他作品的极高认可与评价。他用这笔巨款在太行山修建了自己的画室,又买了一架山沟,建立太行画家村,再次在中国美术界产生轰动效应。他并没有把目光盯在商业价值上,他想成为西方印象主义画家雷阿诺似的人物。他仍默默地潜心研究太行山,建起了太行山画家村,传承着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秉赋,如今仍有6户画家在此安营扎寨,叙写着艺术之梦。 
 
 
贾向国作品:童年(首届中国油画奖、赴日展金奖) 8060 cm 1988年
 
    在“93油画展”上,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詹建俊教授对贾向国绘画作品的评价是:贾向国在中青年画家中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获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奖的《大羊》大胆解构,又重新组合,使绘画语言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宜对贾向国惋惜地说:“你如果在北京的话,在中国的影响将不是今天的样子。”著名批评家殷双喜在天津美院的学术研讨会上说:“贾向国的绘画是从地域性层面转向现代表现主义层面的最佳试验,具有一种超时空的跨越。” 
    贾向国的油画由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风格的发展中,艺术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从艺术精神到艺术法则的同步推进,并且在这两大方面都是在融会了文化母土的血源后才得以完成的。进入九十年代,他拓展了视觉空间,对自然事物开始进行解构,寻求事物内在的精神状态。通过解构、重组、筛选、练化,绘画语言更接近物体的本质,反映了自身的情感本源和精神指向。从乡土情节提升到具有“史诗叙事”的层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转战太行》、《惊蛰》、《大羊》、《充满十字的肖像》等。 
           
国画:传统文化的小憩,中国式的大写意
           
    在油画上的成就,向国已不能满足,在水墨领域,他不时地探索着。向国说:杯茶禅理,禅茶一味,清茗一瓯,可以悦目净心、怡神,可妙语人生真谛。贾向国的水墨画,以人物居多,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时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其品也。”贾向国的国画作品,也是可圈可点的,堪与其油画并驾齐驱。 
    1985年——1988年,他创作的《水浒》人物长卷,长达238米,《水浒》一书人物按出场顺序排列,作品透着神、妙、能、逸。在全国第七届美术创作研讨会上陈列展出时,得到与会50余位专家的好评如潮。其中,翰羽先生为此作序题跋,不少专家为此题字写文章。风格迥异的上百个人物形象,把握起来很难,为此,他枕头下塞着书,把一部《水浒》都快背了下来,下的功夫之深难于常人所想。当时家里住的房子小,这幅长卷是他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趴在缝纫机上画就的。是目前中国水浒人物画长卷最长的一幅。这期间,他当选为河北省政协委员。国画人物塑造在国内打开了局面。他抓住了传统的审美精神,充分展示了现代绘画语言技法的个性特点,形象、生动,尤其以线条流畅,活泼见长,他的线条中间是清水,两边为墨色的双勾线条,是他自己多年研究创作出的特点,无人比拟。行笔特快,不能停顿与犹豫,如没有娴熟的绘画能力和高度的绘画技巧是不可能达到的。这也是别人极难模仿的。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争相作了专题报道,掀起了媒体的报道热潮,他的国画也在全国迅速打响。在长江以北,近几年收藏家们以拥有向国的国画作品为荣。 
    他的国画作品《漂儿在动》充满了逸趣,画了一个把钓秋风的鱼翁,凝神屏气等着鱼儿上钩儿,蓦然发现漂儿在动,眼角儿、眉梢儿,嘴边跳跃着喜悦,传递给观者一种置红尘之外的飘逸之情。《隐者》形神兼备,疏朗的长寿眉,斜扣的斗笠,无拘无束地光着的脚丫儿,神态超然若定,隐含着大隐隐于世的散淡。其笔法简中寓繁,其风格似嫩实苍,有一种从容雅淡之逸,与庄子的超逸精神最相近。贾向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不拘常法,这源于他得之自然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特殊的气韵,是超越流俗而达到的精神的高度升华,是气韵中的极致。简淡自然,虚静空灵,抒情写意,神闲意定。如《素手清茶》中的白衣女子,莲步轻移,如一枝亭亭的素荷,玉腕翻转间似有暗香浮动与袅袅升腾的茶香在虚无中渗透交融。试想:如果画家心中没有李煜笔下渔父的意境: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或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般的寄情山水,怎能有如此耐人寻味的神韵意境。如果说诗是无声的画,那么向国的画读来分明就是“无声的诗”。  
    西汉学者杨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精神人格上的放逸意味,蕴含着隐逸的品格,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作品《悠悠白云》里,小憩初醒的小妇人,发髻半坠,一缕青丝从额边散下,一脸娇憨慵懒之态,轻点的唇红与尖尖十指上蔻丹呼应,犹抱琵琶半遮面,传递的分明是: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个人风格:打碎与重建的中西合璧
           
    贾向国前些年专攻油画,现在水墨画也日易见长。在两个画种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墨彩搞不了的用油彩来补充,油彩搞不了的用墨彩来补充。著名评论家绍大箴在六届美展研讨会上发言说:“贾向国的作品《搓麻绳》是把中方绘画表现手法融入一炉的佳作”。  
    他的新作注重对于精神的描述和高度概括。作画用色饱满,有厚有薄,他的许多画像稀薄的油彩从他的心意里轻轻缓缓地从画布上流淌而过;他的另一些画又好比是浓厚的油彩依着他的情感重重地急急地被弹射在画布上。有的如此轻快,潇洒松动,有些局部甚至还裸露着画布;有的如此粗犷、浓重、泼辣,不是一笔一笔地描绘,而是一刀一刀刮成的。 
    2005年,向国为涉县129师纪念馆创作的大型历史叙事油画《转战太行》,画幅达185平方米,自始至终,由他个人独立完成,创下至今我国油画绘画历史上个人独立完成的最大画幅作品。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在观看后眼含热泪连叹:太像了,并给予极高评价。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多位中央领导及地方领导在此作品前留影,参观人数络绎不绝。 
    1997年,贾向国有幸被中国外文出版社特约编写《中国水墨人物画技法》(外文版)一书,也是中国首次向国外推出中国的水墨画技法丛书。作为国外的美术学院教材之用。如果说外国油画的技法是徐悲鸿“引进”中国的话,那么,今天,说外国的艺术家认识中国的水墨人物画,是贾向国等编写的这套丛书“输出”的,也不为过。无疑,贾向国为中国水墨人物画走向国际,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贾向国的美术作品及论文曾刊载于:《1997——1999中国美术作品选》、《中国美术作品选集》、《中国六届美术作品展选集》、《中国美术赴日作品集》、《全国第九届美展精品集》、《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集》、《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名家人物画》、《名家山水画》、《山水画精品展获奖作品集》等。他的理论文章刊载于:《艺术论坛》、《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家通讯》、《北方美术》、《文艺论丛》、《艺术状态》、《河北文化》等,共计六万余字。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贾向国对艺术向材料变革的领域迈进,虽然在主题上和早中、期作品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表达空间和表述层次上更开阔了,综合材料使作品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在作品图示和符号性上日渐个性化,也使主题和内涵更加丰富。对抽象艺术的试验与探索的精神性更加纯粹。他获第九届美展的优秀作品奖的作品,取材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灰黄的色调上一只用陶土画的鸽子,很有视觉冲击力,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也代表死去的三位和平的使者——记者,陶土代表中国,天空下的冰雹炸在鸽子的羽翼上,取名《质疑》; 
    他的《瓶》就是中西结合,用的是自己研制的全新的岩彩,国画的渲染,西画的笔触;《遗留的黑迹》是对中国绘画的提炼,中国的绘画发展到最后离不开水墨。这两幅作品荣获由法国马克波罗国际艺术家协会主办的“法国巴黎·首届当代中国艺术精品展”创作奖,见证着他这一时期的成就。 
    2003年12月5日,他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随团赴欧洲六国进行艺术考察,飞赴法国巴黎,自豪地站到了世界的领奖台上,并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学术交流活动,走访了比利时、德国、荷兰、意大利、梵帝冈等欧洲六国。这次,他的七幅作品被法国巴黎一知名画廊收藏。表明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人越来越认可了东方艺术。中央电视台、法国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 
    此行他参观了奥塞博物馆,卢浮宫、嗅到了凡高《向日葵》的芳香;和美丽的《蒙娜丽莎》亲密接触;和罗丹的《思想者》对话;在巴黎圣母院中徘徊;从凯旋门中穿过;那些大师们的作品令他折服。深深地拥抱了威尼斯水城、彼得堡大教堂,和平鸽曾在他的肩上呢喃…… 
      
巴黎:他登上世界的领奖台,让艺术告诉世界
           
贾向国在法国接受了巴黎电视台的专访。 
问:什么是艺术? 
答:艺术是一种品质,是艺术家文化、知识、修养、审美的总和,它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 
问:你在中国搞艺术难吗? 
答:不管做什么,做好做得更好都要比常人付出得要多,这在世界通用。 
问:西方的艺术家和东方艺术家有何不同? 
答:西方的艺术家是从西方文化基础切入进入现代艺术层面的。中国艺术家是在西方文化基础和东方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切入的,脚踏东西方文化,更具有包容性、代表性、典型性。 
问:谈谈你的绘画,好吗? 
答:八十年代,我深入研究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90年代研究现代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多唯空间等;1998年以后,将西方的审美与东方的审美溶入到绘画里,避开了传统的中国水墨和传统的油画语汇,已新的材料重新诠译。选择不同矿石研制自己的材料,另起炉灶,利用岩彩绘制画面、创造出新的审美视觉效果。意味着我曾经有过反叛传统和改造传统的过程。多次纯化和净炼自己的艺术,这次展出的《瓶》和《遗留的黑迹》能获创作奖,印证了我近几年的探索。 
      
探索:与寒谷云画庐主人的对话  
        
寒谷云画庐是贾向国画室的名字。 
记者:您的画室为什么起这个名? 
贾:寒,是说我的出身;谷,我出生的地方是山谷;云,指我心喜云游四方。 
记者:什么是美? 
贾:美是酸甜苦辣的糅合。 
记者:您有什么喜好? 
贾:我酷爱绘画重于生命。喜欢大自然,所有的树木都曾是一片森林,所有的森林将是一页煤层。我喜欢自然里本源的东西,促使我对远古的文化进行探索和弘扬,远古的精神和远古的历史对话在我脑海里融为一体,表现太行岩石是太行山脉的生命和灵魂,绘画是表现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在我心中,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沟通,可以寄托,可以寓意。天然的石头,很有启示性。造型上的灵性,常激起我的联想和创作的欲望。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更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喏,这是我在安徽灵璧买的两块灵璧石,造型多么漂亮,闪着内敛贵族般的光泽,这是石头中宝石级的。你瞧,这块可直接作盆景;上下垒起来是不是像亭台楼阁?并列对接起来像一只龙船;单个的这个大的像不像艘航空母舰?瞧,这块是我在武安深山里找来的,灰底色的圆形石块上,分明有一个牛头,望着它,你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这块像南方的稻田;这块俨然是幅水天一色的山水画;这是一幅仕女图……不同的目光,赋予石头不同的价值生命,给我以无限的遐想,激发我创作的冲动。 
记者:您绘画外的业余爱好? 
贾:除赏石外我喜欢吹笛子,拉二胡,音乐拨动着我的情感。音乐创造了我所需要的气氛。增添了我的联想和想象,如溪流、江河、大海、激起美感的浪花。 
记者:对自己过去的总结? 
贾:前几年的水墨画,以人物为主,现阶段更侧重在我日思夜想的太行山上。没有终结,走出自己,完善自己,界定自己。我一直在爬坡,对未来很有信心。 
     
                        在路上: 亦“进”亦“退”,画家现在进行时 
 
    贾向国淡泊名利,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他觉得,名气只是别人的事,他只想把画儿画好!目前,他已在涉县的太行山中和北京上苑建有个人工作室,在两地之间他可“进”,可“退”,既可走出“大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都市艺术圈”中去体验,也可再退回“大山”,扎根于母土之中,继续他的“史诗叙述”表现性艺术创作,把它再推向深入。正是这一“进”一“退”,造成了他目前创作上的双向并进:既有“史诗叙述”的表现性创作,如《山》(2000年),《善胎孽种》、(2000年)、《驼系列》(2001年)、《全是问号的书》(2001年)等;也有超写意式抽象类创作,如《刚柔》(2000年)、《记忆》(2001年)、《充满十字的肖像》(2001年)、《天河》(2001年)、《固化了的黑迹》(2003年)、《体验刚柔》(2003年)、《有黑线的圆》(2003年)、《遗留的文化》(2003年)。如何看等贾向国这一时期的“双向并进”?王元化说过一句很到位的话:“艺术不能在古与今、中与西、新与旧之间作出高下之分;艺术只有崇高和渺小、优美与卑微、隽永与平庸的区别。”陈孝信说:“这一时期贾向国的创作已臻成熟,在深度与高度的把握上,都已处同一水平线。” 
    出于对太行母土文化的眷恋,太行山的峰峦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他一系列的太行山作品中,印在骨子里的太行峭壁、石壁,被他以崭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勾勒出来,大开大合的构图,褐色为主的着色和细腻的线条将太行山逼真地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加之呼之欲出而又独具特色的“炸云”飞伴,使得他作品中的太行山不再荒凉、孤寂和沉重,生气盎然地将太行山的奇美展示无疑,令人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以太行为题材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把对母亲山的爱、理解注入笔端,幻化、升腾为心中的太行、理想中的太行。正像他所说:“现代艺术不是图解社会,模拟自然,是在一种表现自己世界和超越时间和时空的全新领域里,抒发自己的情感。” 
    2005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国华先生特邀贾向国出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在这个直属中央文化部统领的画院里,他在纵横驰骋着他的艺术才华,他的工作室里经常是名流不断、往来无白丁。在京城名声大振、艺事频繁。 
    5月份,他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览,盛誉归来,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览,引起了中央领导及首都艺术界名家的高度评价。这次展览期间著名评论家郎绍君、贾方舟、邓平祥、岛子、易英等,对于贾向国的绘画艺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作品做了认真的分析和定位,一致认为:贾向国的水墨绘画艺术是传统的审美与当代表现技法极好的融合,创造出的作品既有古人的精神风貌,又有现实生活情趣,实乃佳作。在当今人物绘画达到如此境界的艺术家实为罕见,得到了鉴赏界、收藏界的密切关注,多数作品被收购。8月间,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厚积而薄发,贾向国这个有扎实功底的艺术家终于撩起面纱,大大方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问起他今后的艺术发展方向,他低调地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无论在什么环境里,要以创作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要以艺术家对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艺术,来完成每件作品。”朴素的语言蕴含着他对艺术的挚着。 
    当我的文章收笔时,贾向国正应广西之邀,置身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间。期待着这位不知疲倦的艺术“苦行僧”,从太行山中走出的艺术家为我们献出掷地有声的新作! 
                                          
 
 
郭  虹/文

发布时间:2008-6-18 18:18:08        阅读次数:3466

 
 
----合作媒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中央电视台| 新浪网| 百度搜索
好123网址之家| 北京网站建设| 艺术114| 雅昌艺术网
网站介绍 | 网站大事 | 演播现场 | 服务内容 | 招聘启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汇款帐号 | 法律顾问 |健康顾问

北京中视锦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编辑部地址:中国 · 北京丰台区丰管路1号院    邮政编码:100071
联系电话:13311317289      传真:010-83663615   客户服务:QQ:124573061
中国书画名人榜:www.shuhua365.com    电子邮件:shuhua365@163.com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 京ICP备06026086号-2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60473号

Copyright ©2005-2006 中国书画名人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