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欢迎加入中国书画名人榜! 欢迎对我们的网站提出宝贵建议!

首  页 视频专栏 嘉宾访谈 名家寄语 理事顾问 组织机构 文房四宝 网上展览
我和我的绘画艺术--刘凤仙

我和我的绘画艺术--刘凤仙

 
    我自幼酷爱美术,受家庭的影响,小学时就开始学画,老师问我:“你喜欢美术?”我点点头,“你想当画家?”我又点点头,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不容易,尤其是一个女孩子,就更不容易,需要勤奋和毅力。”老师的话我不很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白了勤奋和毅力就是坚持,不半途而废。这是一个十二三岁少年对这几个字的最简单最朴实的理解。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老师的话一直在激励着我,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一直坚守一点,天天动笔,我的格言是:“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在于不懈的追求。”
    初中毕业时,美术老师要保送我到天津艺专学习,我拒绝了,因当时我年龄虽小,野心却很大,我的理想不只想当艺术家,还想当科学家,作家。这是题外话。
    几十年自学书画,研究理论及技法,开始学山水画,后改为花鸟画。也曾任多年美术教师,边教边学,苦练不辍,从不懈怠。在几十年与命运抗争为事业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才真正理解了勤奋毅力的含义和人生价值的意义。后受黄冑大师的指点,受益匪浅,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要做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就需要铭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谦虚谨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做到以诗入画,以书法入画,以学养入画,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厚积薄发,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刘凤仙作品
 
    自然界本来就很美,无论人物,动物,静物还是自然风光,无论局部还是整体都很奇妙美好。我们要用书画的形式再创造它,给他新的面貌和生命力,就必须扑捉自己真爱的东西,认真观察研究,从感性到理性,去深刻理解。抓住所描绘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形态和动态入手,着重神、魂、韵的描绘与点画,把客观存在和自己头脑中幢景般的画图统一起来。让自己的作品意境更深远些,以达到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的目的。我喜欢画梅,作为四君子之首的梅花,以铁骨铮铮,玉洁冰清,凌霜傲雪的高贵气质被人们所喜爱。历代的诗人赞美,书家写梅,画家画梅,且乐此不倦,名家倍出,无不被梅花的不畏严寒,在凛寒中盛开,把春信带给人间的高尚品质所感召。早在唐代,梅花开始入画,到南宋时形成独立的画科。著名画家仲仁和尚和杨补之等人写出的我国第一部画梅专著《华光梅谱》已成为经典之作。书中所强调的(十种梅花朵,须慿梅色分,莫令无辨别,写作一般春)的名言仍为人们所记取。南宋画家马麟的梅作也具有特色。元代首推王冕,他的梅花遒劲密实,花朵错落有致,潇洒凌空,具典型文人风致。其后明代陈宪章,清代金农、汪士慎、高风瀚都是画梅圣手。近代的花鸟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也有精彩的梅花作品。现代名家陆俨少、关山月、董寿平也兼擅梅花。由此可见,梅花这一传统的绘画题材,越来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崇拜古今的画梅圣手,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画梅是一种乐趣,一种寄托,已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苦恼时画梅调节情绪,困难时画梅增强信心,思念亲人时画梅寄情,我写了几百首诗,有三分之一是写梅的。画梅主要学习梅之精神。为此,我力求老干画的刚劲老辣,铁骨铮铮,小枝灵动舒展,刚柔相兼,有动感才有生命力。点梅花尽量红火一些,色彩变化多一些,透明些,意在春天的气息浓一些,让她带给人间的是一个既温暖又生机的春天,给人们一点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我喜欢喜庆向上的东西,当然不是个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东西。我画的桃子,是新时代的产品,个儿大,质感不错,有人说:我的桃子让读画者馋涎欲滴,爱不释手。我看也不尽然,只不过想吃一口而已。我的作品力求,在笔法上注意艺术效果,在质感上重视欣赏效果,尽量赋与作品朝气和时代感。让读者赏心悦目,有美的享受,以美化环境,美化心灵,从而达到美化人民生活的目的。让艺术为广大群众服务。
 
文/刘凤仙

发布时间:2010-5-13 15:13:29        阅读次数:1610

 
 
----合作媒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中央电视台| 新浪网| 百度搜索
好123网址之家| 北京网站建设| 艺术114| 雅昌艺术网
网站介绍 | 网站大事 | 演播现场 | 服务内容 | 招聘启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汇款帐号 | 法律顾问 |健康顾问

北京中视锦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编辑部地址:中国 · 北京丰台区丰管路1号院    邮政编码:100071
联系电话:13311317289      传真:010-83663615   客户服务:QQ:124573061
中国书画名人榜:www.shuhua365.com    电子邮件:shuhua365@163.com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 京ICP备06026086号-2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60473号

Copyright ©2005-2006 中国书画名人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