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之诗
----徐忠平的干花野草
肖文飞/文
徐忠平的水墨花卉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一个是以塞尚、凡高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这与他最早接触的是油画但骨子里又具有中国传统文人情结有关。工具材料、用笔是东方的,而线条、色彩以及构图则是二者兼而有之。他在传统的花鸟画中,带进了明显的“写生”意味,并表现出油画中所强调的那些空间、光色和造型因素,从而使他的花卉作品有了不同于中国传统花鸟画意味的独特内涵。
徐忠平在工作室 (摄影/王静明)
徐忠平画的大都是干花野卉。这些已经散失了水分的干花野卉因置于家中一角,于是具有荒野意味的同时,也带上了一种家庭温馨的气息,而墨彩并施、冷暖色调并用更强化了这种感觉。这正好契合了徐忠平的心境;即有对家庭温馨的渴望,也有对荒原苍凉的向往。这就是徐忠平如此迷恋干花野卉的原因。
我想,在内心深处,徐忠平和我一样都在寻找一件东西,它会使我们的心灵从此一劳永逸,不再被煎熬,就像婴儿重新回到温暖潮湿的母体。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有时它如此迫近,仿佛伸手就可触摸;有时它又如此遥远,仿佛永远无法企及。我们的一生就是为了的寻找它,它成为了我们前进的理由,存在的依据。
徐忠平作品:葫芦图 2007 48×48CM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寻找方式,徐忠平用他的艺术,用他画纸上的花花草草。那些干花野卉寄托了忠平如此多的企盼,成为它进入那个世界的钥匙。忠平正是寻找这扇门的孩子。
那些分明来自于凡高的扭曲盘旋的线条,那些既暖又冷的色彩,记录了忠平寻找的游移,在东方与西方,在家园与荒野,在感性与理智,在热烈与寂冷,在温馨与悲凉,在渴望与绝望,在高贵与卑微,在挣脱与皈依,在坚定与怀疑,在放纵与内敛,在升腾与坠落,在重与轻……
徐忠平作品:野卉图 62×62CM 2008
故乡伊春的荒原,童年苦涩的记忆,生理的病痛,还有骨子里的血性,使得徐忠平试图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进入那个世界。那种与生俱来的源自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凉,即使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分担。这些干花野卉便寄托起徐忠平的倾诉。
徐忠平工作室一角 (摄影/王静明)
徐忠平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回到故乡伊春,就像一匹回到窝里疗伤的荒原狼。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乡愁诗?因为在一个缺乏宗教的国度,故乡便充当了心灵的天堂。
徐忠平的家 (摄影/王静明)
后来我明白了,渴望来临的永远存在于前方,已经找到的永远不是,永远。对于那些先贤,我们以为他触及到了那个世界,其实没有。但人类不会因此而停止寻找,这或许就是宿命。 这便注定了徐忠平,这个有着刀削般脸的男人将不停地找寻下去,并准备预付他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