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欢迎加入中国书画名人榜! 欢迎对我们的网站提出宝贵建议!

首  页 视频专栏 嘉宾访谈 名家寄语 理事顾问 组织机构 文房四宝 网上展览
表演艺术与中国画-----艺人大力

表演艺术与中国画-----艺人大力

 
表演艺术与中国画-----艺人大力
 
    写这个标题是因为亦师亦友的大哥北京美协副主席程振国先生的一句话。一次向程大哥问艺,他看着我画的画说:“你画的越来越不太象了,我建议你多临一临传统的东西。”这一针正扎在了我的七寸上。作为大哥他对我关爱;作为老师他对我了解并严厉。我确实不太关心传统也不感兴趣。以为学别人的东西,临别人的作品是丢人的事,是没本事的表现。这可能和我演员的职业有关。我学中国画是为了自己的表演艺术。

与恩师李丁先生80大寿合影留言

    恩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先生在我初学表演的时候告诉我作为演员要把本事练成真的。于是我学会了各种与表
    演有关的技能。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也是为了把中国画画的更专业。可现在随着画技的增长,我确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我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也开始了冥思苦想。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我以为艺术总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表演艺术分很多科。如中国的戏曲、话剧、影视剧等。虽然表演的方法都不一样,但表演的形式是一样的。又如绘画,画种不一样但表现身边美好的东西的目的是一样的。其实我真是大错而特错了。记得在美院上课时,时任系主任的国画大师张立辰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时就要求我们要站稳中国画的立场。我当时就在想,我手拿毛笔浓淡干湿焦的在宣纸上点线面的经营着笔墨,努力寻找着画外的意境怎么就会站不稳立场了呢?当时我真的不知这立场指的是什么。还以为老师是故意夸大中国画的内涵,故意炫耀国画的地位呢。现在离开学校这么长的时间了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画叫经营位置叫章法而不叫构图。为什么说西画画的是科学而国画画的是哲学。中国的艺术是有传承的。源源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史,那么厚重的文化积淀,它不止是在绘画与戏剧上,更重要的是她的哲学思想。是形而上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苦恼画不出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看来是我的立场站错了。我是在用话剧、影视剧的表演思路及意识来理解中国画的创作。实际上话剧及影视的表演是西方的艺术,它们是写实的,越真实越好,讲求真实体验最后达到下意识。因此每个角色都是新的。它排斥程式化的东西。也就是说体会不到你是演不出来的。而中国的戏曲就能做到。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会程式的东西,七八岁的小演员没有恋爱的经历不知怀春的感觉,但她只要一招一式学好程式一样能演活《拾玉镯》。这就是程式的魅力。当然出新是另外的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学习传统,没有很好的临摹传统,不知每一笔的用意所在,画不出好画来这也是自然的事了。面对生活要想到传统,面对传统又要想到生活。中国画从第一笔开始就是意象性的。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在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转化成具有中国画审美内涵的笔墨形式,达到夺造化之态,取造化之精,化造化之神,从而转化成新的笔墨结构。如果没有传统的功力你又怎么去转化呢?站稳立场,从西方转向东方!从传统开始重新学习。
    说道立场,我又想到了另一个立场问题:艺术为谁而歌的问题。什么是艺术?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有创造性的方式。是形状独特而美观的东西。它是用来养人眼睛,愉悦人的心灵的。而我们现在有的艺术家认为自己的作品曲高和寡,是阳春白雪。观众看不懂是观众的水平低。标榜要耐得住寂寞。更有的人说自己的作品是让下个世纪的人看的,如今下个世纪来了又有多少人改变了原来对他作品的看法?试想白石老人的作品农民都要,能说白石先生不是国画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蹬三轮的人都喜欢,能说老舍先生不是文学巨匠?我以为您的作品不为大众所接受,不要先认为观众没文化。你不能让所有的观众上完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在来看你的戏剧、影视;也不能让所有的观众上了中央美院再来欣赏你的美术作品。应该想一下自己与观众的交流是不是有了血栓了。比如你画了一个满脸漆黑的煤矿工人憨憨的一笑。观众会想到脸脏手脏但心灵美。如果你就画了一个黑种人,那你心灵美的意思就没有了。又如我们眼看着几辆汽车组装成变型金刚,你在把汽车与金刚放一起人们便知道了它们的内在联系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画家以写意不写形为由画得连人型都看不出来,更不用说那传神的眼睛,你还能怨观众看不懂吗?我们有的画家画黄山,一点黄山的特点都没有,可能他是从黄山得到了某种感觉,画的根本不是黄山而是感觉,那你引导观众想黄山干什么?你明明给了观众错误的指引还要怨人家没文化,你这是大师吗?大家都知道王铁成不是周恩来,但他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神似了周总理。如果要让他来演毛泽东那观众肯定就不会接受了。以前信息不畅,你说景、画景,听者、观者可以跟你想。现在信息时代,人们什么看不到听不到?你再无形可怎么将读者带进你的作品中?笔墨当随时代。以形写神有何不可?不管是韩熙载夜宴还是清明上河图,不管是溪山行旅还是郑板桥的竹子不都是形神兼备吗?历数古代至今的众多大师作品不都是这样吗!为何我们现在非要往不象里画呢。当然我们说的象不是写实的象而是意象的象,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与典型景物。是有特点的人物与景象。比如黄山和峨眉山属性都是山,但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男人和女人都是人但也是不同的。大家所说的大象无形是要有度的,一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艺术不想观众不行,一味跟着观众的口味跑也不行;学国画不学传统不行,但扎在传统中不懂扬弃、不求创新不行;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写实不行那不如照相,不似更不行!不要以为艺术可以蒙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感谢大哥让我想了这么多。感谢诸位恩师教了我这么多。感谢社会让我会了这么多!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会将自己全部的感情献给观众、献给社会!

发布时间:2009-2-24 16:30:21        阅读次数:1452

 
 
----合作媒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中央电视台| 新浪网| 百度搜索
好123网址之家| 北京网站建设| 艺术114| 雅昌艺术网
网站介绍 | 网站大事 | 演播现场 | 服务内容 | 招聘启事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汇款帐号 | 法律顾问 |健康顾问

北京中视锦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编辑部地址:中国 · 北京丰台区丰管路1号院    邮政编码:100071
联系电话:13311317289      传真:010-83663615   客户服务:QQ:124573061
中国书画名人榜:www.shuhua365.com    电子邮件:shuhua365@163.com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 京ICP备06026086号-2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60473号

Copyright ©2005-2006 中国书画名人榜 版权所有